面對外資企業的降價圍剿,國產自主零部件品牌做和感情?幾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的發展。
第一是成本之困。曾幾何時,價廉是中國產品最大的優勢,當這個優勢消失之后,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像走進了死胡同。“大部分自主品牌的企業規模較小。以氣制動卡鉗為例,單個產品一年只能賣出五六萬只,而一家跨國零部件巨頭則可能在全球銷售三四百萬只,規模會造成巨大的成本差異。在規模不占優勢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如何奪回成本優勢?”鄭星美說。
第二是環境之困。終端用戶“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思潮體現在對零部件的選擇上。在與外資企業的同場競技中,往往讓零部件企業泄氣的是國內的消費觀念。“國內用戶喜歡國際品牌,國內企業也傾向于國際品牌,總是覺得國際品牌比自主品牌強。出口市場更是要求配裝外資品牌的產品。實際上,這并不公平。我們的流水線、原材料和外資企業是一樣的,我們的第二代自動調整臂在技術上不僅不輸給外資企業,并且能夠更勝一籌。可是,要憑企業自身力量改變大家的認識太難。印度、韓國、日本消費者都青睞自主品牌,政府采購也保護自主品牌,但針對自主品牌零部件的國內政府采購幾乎看不到。這種非理性的消費觀念何時能消除呢?”
第三是政策之困。近年來,不少外資零部件巨頭在中國設廠,外資零部件企業在實現本土化生產后,不受反傾銷的限制,在合資合作過程中還會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以及受惠國家的減稅政策,還能得到國家的高新技術獎勵資金,所受的待遇甚至好于自主品牌企業。“奧運盛世,世界看到了我國的自主品牌整車,但是自主品牌零部件卻被遺忘。政策強調更多的只是本土化,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的機會在哪里?”
最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數據,我國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有2萬多家,占零部件企業總數80%以上,但是我國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的銷售額只占總銷售額的20%,90%的產品是低端產品。
在我國整車企業中,美系采購外資品牌零部件的比例是100%,德系和日系采購外資品牌零部件的比例分別是88.9%和89.5%,自主品牌整車企業采購外資品牌零部件的比例是52.8%。
(來源:慧聰五金網)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