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房地產、制造業的影響,鋼鐵需求下半年將減少,直到四季度末或者2011年初才可能重啟。目前已有約一半的鋼鐵上市公司股價低于重置成本下限。
今年以來,我國鋼鐵工業繼續去年的回升態勢,前5個月產鋼2.69億噸,同比增長23.8%。工信部預計今年我國鋼產量將達到6.2億-6.3億噸,在去年創紀錄的5.68億噸基礎上增加10%左右,再創歷史新高。
但今年行業發展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鋼鐵產能釋放過快,加大了市場壓力;鋼鐵價格持續振蕩,3月初開始連續8周上漲,在國家出臺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后,鋼材消費需求也出現下降,4月下旬起連續9周下滑。
市場需求疲軟
7月19日,瑞銀發布的一份研報預測,由于受房地產、制造業的影響,鋼鐵需求下半年將減少,直到四季度末或者2011年初才可能重啟。
上周,三大鋼廠紛紛調低8月產品出廠價。與鋼價下跌行情并行的,是越來越多的鋼廠開始選擇檢修甚至停產。據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統計,7月份鋼鐵企業檢修減產的情況在上個月的基礎上有所擴大。鋼材加工企業有22家,共減產140余萬噸。而且,檢修減產范圍已從小企業擴展到大企業。
中鋼協的統計數據顯示,6月全國粗鋼累計日均產量為175.3萬噸,較5月份的180.5萬噸下降4.8萬噸,較歷史最高點(4月份的182萬噸)減少6.7萬噸。國內鋼鐵產量連續兩個月持續下降。
從8月份鋼價的再次下調可以看出,需求萎縮,成本高企,中國鋼鐵行業當前的處境可謂是“凄風苦雨”。目前國內鋼鐵行業正面臨著全行業虧損,已經有多家鋼鐵企業宣布限產。
有關分析師稱,國際鋼價下滑,出口減少,增加了國內資源的壓力,鋼廠還是投資建鋼,擴大產能,盲目生產,只能造成三大庫存,貿易上的庫存,鋼廠的庫存增高。協議礦也沒簽下來是什么合理價格,所以這樣鐵礦石價格還在居高不下的狀態下,鋼廠肯定要面臨大面積虧損。
資本市場表現不樂觀
近期鋼鐵板塊擔當起了市場“空頭”司令的角色,市場對于鋼鐵需求下滑及鋼價下跌的擔憂非常嚴重。當前季節性因素誘發的鋼價下跌恐怕只是個開始,最壞的時候可能尚未到來。
本周國內鋼鐵股表現一般,行業指數較前一周下跌0.8%,強于滬深300指數0.3%。首批23家基金公司的209只基金19日披露2010年二季報。天相統計數據顯示,主動投資的股票方向基金倉位由一季度末的82.3%驟降至二季度末的71.71%,減倉幅度高達10.59個百分點。金融、鋼鐵、機械設備行業成為基金減倉重點。
國泰君安稱鋼鐵行業的股票價格低于重置成本。鋼鐵行業資本回報率持續多年高于無風險利率,理論上企業價值應該大于重置成本,然而按測算,目前已有約一半的鋼鐵上市公司股價低于重置成本下限。說明它們作為產業資本投資標的的價值已經顯現。
近期鋼價下調應是季節性淡季因素占主導,判斷宏觀調控對鋼鐵需求負面影響的廣度和深度尚需未來數據支持。
比較鋼鐵行業的投入資本回報率與無風險利率,2000年以來鋼鐵行業的資本回報率持續高于銀行貸款利率,說明投資鋼鐵業仍然有利可圖,那么理論上公司的市場價值也應該高于重置成本。
對于金融資本而言,鑒于市場預期往往領先行業景氣度指標且容易過度反應,在鋼鐵行業景氣向下的背景下,恐怕還要繼續觀察宏觀調控對實際需求的影響,等待行業基本面明朗后再行配置,維持“中性”評級。
長期虧損是為何
前幾年中國鋼鐵行業的飛速發展,得益于房地產業的膨脹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實際上,自2003年開始,國家便陸續出臺措施,限制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然而越限制越多。全國各地蜂擁而上,幾十萬噸的變成幾百萬噸,幾百萬噸的變成上千萬、幾千萬噸,鋼鐵行業產能急劇膨脹,問題當然亦隨之而來。
分析師馬忠普就表示,國際經濟疲軟了,國際鋼價下滑,這樣就導致我國出口在減少,出口減少,增加了國內資源的壓力;此外,我國鋼鐵消費今年已經是高消費低增長的形勢下,鋼廠還是投資建鋼,擴大產能,盲目生產,只能造成三大庫存增高。
此外,隨著國家樓市調控政策的出臺,高燒的樓市就在不斷降溫,由于房地產一向是鋼材消費的大戶,這直接導致了鋼材市場需求的萎縮,建筑用鋼也成為了鋼廠和貿易商都不愿碰觸的“風險地帶”。而房地產的建筑用鋼一直是中小鋼鐵企業的主產品,終端市場需求的大幅減少,最終讓這條利益鏈上的每一個環節,無一例外都在這個酷熱難當的盛夏里患上了“重感冒”。
“房地產調控政策出來以后,對鋼材行業打擊非常明顯。同時,鋼鐵原燃料價格上漲,造成全球框架的回落有一定難度,這使我國鋼鐵企業面臨的風險比過去大幅增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表示,原燃料和運輸價格上漲,給鋼鐵企業造成很大壓力,去年以來,不僅以鐵礦石為代表的原料價格出現成倍上漲,電價價格、煤炭價格以及鐵路運輸價格都不斷攀升,這些成本價格的上漲對鋼鐵行業影響都是巨大的。
鋼鐵企業何時熬出頭
7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對鋼鐵企業在生產規模、設備和環保方面都提出了明確的標準,而這個規范條例的實施,意味著我國有近兩成的鋼鐵企業將被淘汰出局。
不少專家認為,如果鋼材市場價格走勢能在短期內會發生一些變化,特別是鋼廠價格如果下調,貿易商能夠不虧損,應該就能給市場注入一個穩定機制。那么鋼價也可以走穩。雖然這種辦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鋼企虧損的問題,也不能完全補償貿易商前期的虧損,但至少短期內鋼材市場會由此得到一種平衡,再加上隨著一些鋼企限產、停產,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一些鋼材庫存,市場應該會有一些回暖。但就長期來看,控制整個鋼鐵產業鏈的源頭才是我國鋼企的最終出路。而這就需要鋼企能夠走出去。
在鐵礦石價格上漲應對方面,李毅中則強調,為了做到標本兼治,從根本上提高我國鐵礦石進口的話語權,保障鋼鐵工業健康持續發展,要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切實增強我國鐵礦石資源的保障能力。一方面大力推進國內鐵礦資源的勘探開發,另一方面鼓勵開展境外鐵礦石資源勘探開發。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