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剛剛宣布匯改,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后,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的《關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的通知》令國內出口面臨更大壓力。
對此,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認為,此次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比較謹慎,雖然對我國出口會帶來影響,但從長遠來講,現在“斷奶”是為了更好地調整結構,長痛不如短痛。
22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關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7月15日開始取消包括部分鋼材、有色金屬建材等6類產品在內的406個稅號的產品出口退稅。
對于我省出口企業來說,受影響最明顯的當屬輪胎行業。
涉及406項商品
《通知》中要求,自今年7月15日起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包括部分鋼材,部分有色金屬加工材,銀粉,酒精、玉米淀粉,部分農藥、醫藥、化工產品,部分塑料及制品、橡膠及制品、玻璃及制品,6類產品共涉及406項商品。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此次國家取消出口退稅涉及的部分商品多為能源類商品,例如鋼材由于在生產過程中消耗能源,所以國家是不鼓勵出口的;再比如玉米淀粉等農產品,通常情況下我國玉米價格低于國際價格,出于糧食安全的角度考慮,國家也不鼓勵出口農產品。
他告訴記者,此次取消出口退稅的產品涉及到兩高一資,國家也一直致力于調整結構,所以《通知》的下達,也體現了這方面的意向,并且決心很大。
調結構同時減少貿易摩擦
張燕生告訴記者,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確實對我國的出口有所影響,不過此次政策調整的涉及面不是很廣,制定政策時也是非常謹慎的。他介紹,《通知》中涉及到的406個稅號的商品,大致相當于上一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的1/6。
“也不要把出口退稅影響出口想像得過于嚴重,政策其實還體現出一個特點,那就是也可以了解為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趨弱。不過,中國人民銀行剛剛宣布即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這本身對出口就有所影響,所以這個時候再調整稅收政策,一定是非常嚴謹的,在不十分影響出口的前提下,做出對調整結構有利的措施。”張燕生認為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正是國家調整結構的必行之路,因為此次政策調整的產品與淘汰落后產能的方向一致。此外,之前國際上認為人民幣被低估,也發生過貿易保護抵觸中國出口商品的事件,所以此次政策也可以成為減少國際貿易摩擦的一種措施。
多個行業板塊利空
賈康也認為此次出口退稅的調整政策主要針對兩高一資的產品,對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仍然較高。他告訴記者,稅制改革就應當有增有減,有結構性的減稅,“國家支持出口的產品,出口退稅率應當提高,國家限制出口的產品,出口退稅率降低,調低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退稅率,甚至取消,這對我國調整產業結構有利。”
只是這對所涉及產業還是有所影響,申銀萬國首席分析師桂浩明認為此次調整凡涉及到的產業在股市中均受到影響,例如鋼鐵板塊、化工板塊、農藥板塊、有色板塊、醫藥板塊、塑料板塊、玻璃板塊。以鋼鐵板塊為例,這次稅收政策調整肯定對鋼企是利空的消息。不過,市場的震蕩應當是短期的陣痛,短線利空。他完全認同張燕生的觀點,政策對我國結構調整起到長痛不如短痛的作用。
部分出口企業成本增加
吉林省國稅局進出口處高級工程師楊乃杰看到此政策后更關注我省受到影響的企業,6類產業中我省受影響較為明顯的有酒精、玉米淀粉,部分塑料及制品、橡膠及制品、玻璃及制品,而在這些行業當中,輪胎出口受到的影響最為明顯。
他告訴記者,我省四平市、松原市的酒精企業將受影響,除此之外我省也涉及到玉米淀粉出口及輪胎類橡膠及制品的出口,雖然近期數據無法佐證對此影響究竟有多大,但一組2008年調增出口退稅率之后的數據也可以反映出這個問題,我省受益于出口退稅并不少。數據顯示,在2009年1月至9月期間的我省出口額比2008年同期減少12389.67萬美元,同比下降28.92%;2009年1月至9月期間我省出口退稅額卻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42265萬元,同比增加28.89%。楊乃杰介紹,自2008年8月以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促進我國外貿出口,確保經濟增長,截止到2009年6月1日,國家7次調增出口退稅率,很多出口產品的退稅率與征稅率持平。從數據在出口額降低的情況下,出口退稅仍增加,就說明調增出口退稅率對我省企業作用不可小視。出口退稅取消后,其實相當于增加了企業的成本,所以對其一定會有影響。
(來源:東亞經貿新聞)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