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國內國外經濟形勢復雜多變,重機行業競爭加劇的環境下,河南洛陽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依然保持快速發展,多項產品填補國內市場空白、打破國外壟斷,備受業界矚目。
2011年這家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55億元,尤其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在這155億元中新產品的貢獻率高達72%;目前手握訂單超過200億元。而不到10年前,這還是一家在生死邊緣徘徊的老國企,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如今已經成為擁有核心競爭力、正在邁向世界級重型裝備企業的行業驕子。
依托創新起死回生
中信重工前身是洛陽礦山機器廠,是我國“一五”期間興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1993年整體資產劃撥中信集團公司。在2003年之前,這還是一家持續虧損、已經步入破產邊緣的企業。
從2004年開始,中信重工抓住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和世界制造業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進行戰略結構調整,實施“高端技術、高端產品、高端客戶、高端市場”戰略。公司副總王繼生說,中信重工這幾年的快速發展,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技術創新在支撐企業走出困難,加快突圍,提高競爭力上發揮了關鍵作用。
中信重工活性石灰技術的成功推廣,便是一個典型代表。我國是鋼鐵大國但并非鋼鐵強國,一個重要原因,是煉鋼的純度欠佳,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活性石灰的技術障礙。通過持續創新,中信重工研發出日產750噸至1200噸產能的大型活性石灰生產技術、工藝和裝備,其技術水平整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主要性能指標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這項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冶煉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在節能減排方面也產生了明顯效益。據介紹,以一條750T/D的生產線為例,可節約標煤5198噸/年、電能124萬千瓦時/年、廢料15萬噸/年。同時活性石灰用于煉鋼可降低多種消耗,縮短冶煉時間等,用于煉鋼每年節電4100萬千瓦時,用于氧化鋁等行業每年節電2500萬千瓦時。
以創新引領市場創造需求
依靠創新,中信重工從破產邊緣重回市場前沿,也讓這家企業樹立了新的目標,以技術為先導,引領市場,創造需求。在為下游行業提供設備的同時,瞄準行業技術障礙不斷進行攻關,通過技術創新成功引領了行業發展。
2011年,中信重工科研項目《水泥低溫余熱利用成套工藝技術及裝備》獲得首屆“節能及綠色工業科研成果獎”唯一一等獎。作為我國節能減排領域代表性成果的余熱發電技術及裝備,已經在國內廣為推廣,也成為該公司以技術創新創造市場需求的成功典范。以一條日產5000噸水泥生產線為例,配套建設一套9MW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每年可發電6480萬KWH,相當于少燒2.5萬噸標準煤/年,減少排放6.5萬多噸二氧化碳/年。同時,水泥線廢氣排放溫度由原來的250℃降至低于90℃左右,大大降低了廢氣對環境的熱污染。
以技術為先導,為這家企業開辟了一個又一個全新的市場領域。2011年12月,由中信重工承擔的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低熱值褐煤提質新技術及裝備的研究與開發”通過專家驗收,年產50萬噸的示范性生產線也已建成。
這項技術的成功,可謂一場能源技術革命。開發利用褐煤,被列入國家能源戰略發展規劃。褐煤資源儲量極為豐富,但由于濕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燃點、熱值低等缺點,一直被棄用。中信重工成功研制的我國首臺、世界最大的大型成套國產化褐煤熱壓成型提質技術及裝備,填補了國內國際空白。通過褐煤提質技術,可以使低熱值竭煤熱值提高2000大卡/公斤,使褐煤變成方便運輸的優質能源,開拓了褐煤利用的新途徑。
從設備供應商轉向新型服務商
2011年10月,中信重工研發制造的世界最大的18500噸油壓機與750噸/米操作機聯動,成功鍛造438噸鋼錠大型支承輥,把中國大型自由鍛件的鍛造能力提升到世界先進水平。
這樣的重大技術創新成果在中信重工不在少數,但技術創新對這家企業最大的收獲,是成功引領了企業的轉型發展:從供應單機到供應成套設備,從設備供應商到提供解決方案的服務商,走上了“核心制造+成套服務”的發展新路,為客戶提供工業項目最優解決方案,滿足日益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需求。
公司董事長任沁新認為,企業要創新,必須靠“三力”。一是市場的拉力,不緊盯市場就沒有生存空間;二是要有政府的推力,凡是進入的領域必須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政策的推力意味著更大的市場推廣空間;三是要靠企業的內生動力,靠企業的定位、發展方向、戰略選擇。這三者的結合才能使企業在創新之路上走得更遠更好。
(來源:互聯網)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