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財經雜志《巴倫周刊》最新刊登署名文章指出,特斯拉汽車即將興建的超級電池工廠??“千兆工廠”計劃可能會收到不錯的效果,但其中也存在相當的隱憂。比如一旦市場需求不及特斯拉先前預期,這一“千兆工廠”將面臨生產設備使用率嚴重不足的問題,那么特斯拉希望通過降低電池生產成本而促成“廉價電動車”量產的承諾也就淪落為“一紙空談”。
千兆工廠計劃存爭議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衡量特斯拉未來發展前景的因素主要由兩方面決定。其一是能否迅速擴大電動車產量;其二則是能否有效削減電動車的電池成本。
為了確保可靠的電池供應和降低成本,特斯拉CEO馬斯克于上月宣布將投入重金建設電池工廠,以擴大產能。
按照馬斯克的最新表態,該工廠將在2017年提前投入運行,鋰離子電池年產量將超過2013年的全球用于各類用途的鋰離子電池總產量,滿足特斯拉年產50萬輛電動車的需求,電池組每千瓦時的成本預計將降低逾30%。
然而,特斯拉的這一看似充滿“野心”的工廠計劃卻一直備受爭議。《巴倫周刊》指出,馬斯克通過建設“超級工廠”來降低鋰電池成本的計劃是“符合邏輯”的,但是實現這一最終的目標的前提必須是“每年確保賣掉50萬輛電動汽車”,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夠“消化”該電池工廠的正常產能。
數據顯示,2013年特斯拉共售出超過2.2萬輛電動汽車,總價值超過20億美元;該公司預計今年的出貨量達3.5萬輛,目前的出貨數據距離50萬輛的目標還有巨大距離。
事實上,《巴倫周刊》于去年6月就指出:“特斯拉必須在2016年之前顯著降低電池成本,否則屆時公司計劃推出的廉價型汽車的目標將根本無法實現。”
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設立了50萬輛的銷售目標,當然有自己的邏輯??如果電池成本下降,毛利率必然提升,整車的價格也隨之跟著下降,廉價型電動車一旦得以推廣,那么電動車市場的“瓶頸”就會打開,屆時50萬輛的銷售目標自然不是問題。
除了《巴倫周刊》提及的“銷售數量必須達標”外,馬斯克的“千兆工廠”計劃本身也遭到了質疑。美國媒體分析指出,電池制造主要是機器設備的制造和生產,而電動車的制造卻主要體現在組裝上。后者牽扯到的是人力問題,因此升級換代比較容易,投入培訓資金即可實現;而前者的升級換代就“難得多”,一旦需要購入新設備,那么原有的設備就只能當“廢銅爛鐵”賣掉了。
分析人士指出,近幾年電池技術的發展會突飛猛進,很可能不到2020年,技術已經攀上“新臺階”,而特斯拉“千兆工廠”的投入建設期就長達3至5年,一旦工廠成型,再想做變化絕非輕而易舉。
(來源:中國證券報)
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