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新興產業風起云涌,農業依然是第一產業。記者7日從工信部了解到,為實現農業增效,農產品深加工技術裝備行業發展規劃正在編制過程中。
市場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大多數農業深加工公司采用的是價格高昂的進口設備。政府加大對深加工裝備的支持力度,將有助于深加工公司降低成本。
農產品加工業潛力巨大
工信部權威人士表示,編制農產品深加工技術裝備行業發展規劃,對于裝備制造業來說是第一次,是體現工業反哺農業的一次實踐。
近年來,國家支持“三農”的政策力度逐年增大,糧食連續多年增產。但是,我國農業綜合效益低仍然是突出的矛盾。單純靠糧食增產解決“三農”問題是不可能的,加快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是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是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途徑。
但是當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水平遠遠低于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之比僅為0.85∶1,而發達國家達到3∶1。發達國家農產品的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而我國加工比例很低,深加工用糧不到糧食總量的8%,大宗果品的商品化加工率不到10%。
此外,長期以來,農產品加工業的技術裝備滯后,成為了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瓶頸。
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理事長高元恩介紹說,我國生產的農副產品加工機械,以初加工為主,以小型為主,以單機為主,主要購買與使用對象是個體農民。
圈定多個深加工領域
招商證券分析師朱衛華表示,像圣農發展、雙匯發展等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目前普遍采用了進口設備。
根據介紹,進口設備能夠提供安全可追溯的功能??一旦發現被屠宰動物某塊內臟有問題,可以追溯回其他部位。“這一點,國產設備現在還很難做到。”朱衛華表示。
為此,工信部日前組織召開了農產品深加工技術裝備“十二五”發展規劃工作會議。會議決定,從實際需求出發,立足于深加工和量大面廣的急需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進行重點規劃和研究。
本次規劃涉及范圍包括:糧油、肉、蛋、奶、果、蔬、茶、水產品、特色農副產品深加工等技術裝備和專用加工裝備。
知情人士表示,規劃出臺后,主管部門將出臺針對性的支持措施,準備形成十來個有中國特色、能帶動現代農業、有國際競爭力的《農產品深加工重大技術裝備專項工程》,爭取在“十二五”期間,使我國的農產品深加工技術裝備上一個新臺階。
朱衛華表示,如果主管部門的支持力度到位,農業板塊的上市公司可以采購到同等性能的國產設備,有助于其在未來的擴張進程中降低成本。
(來源:上海證券報 )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