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來,中國連續成為機床第一大消費國和第一大進口國,機床貿易逆差還有幾十億元。這意味著,中國工業雖然產能巨大,但事實上還不能“自己武裝自己”
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制造”,讓人歡喜讓人憂。
2009年世界還處在泡沫破滅后的驚慌中,中國卻連續贏得兩個“世界第一”。一是,汽車產量達到1370萬輛,這個“世界第一”通常被認為是步入工業大國的標志。二是,中國機床行業完成總產值4014億元,首次成為世界機床第一大生產國。
汽車從工廠的流水線開下來。那些用來加工零件、組裝汽車的各式各樣的巨大機器,就是機床。機床又稱工具機。馬克思曾說,工具機是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的起點。
業界有這樣的說法,稱中國制造是“加工產品”,德國制造或日本制造,則被譽為“制造工廠”。言外之意,工業化水平的先進與落后,要看在機床這個工業“母機”的生產能力上,誰執牛耳?
幾年前,一位中國家電企業老總參觀完德國的機床廠后感慨:中國制造如同“食草動物”,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僅僅靠廉價的產品補貼世界;那些“制造工廠”的國家卻是“食肉動物”,吃進去鋼鐵,吐出來機器,人家是靠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設備占領世界。
2002年至今,中國連續8年成為機床第一大消費國和第一大進口國,機床貿易逆差還有幾十億元。這意味著,中國工業雖然產能巨大,但事實上還不能“自己武裝自己”。
如今,中國這個“世界加工廠”已到了轉型升級的最后關頭,不僅要能加工產品,還必須能“制造工廠”。第一個需要翻越的“門檻”,就是機床。
湖南長沙:出臺“十二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
為實現“領跑中西部,進軍二十強”發展戰略,率先在全省實現農業機械化發展目標,長沙縣農機局確立“一個轉變、四個發展延伸”的新定位,出臺了“十二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
“一個轉變”即:由農業機械化向農機現代化轉變。也就是實現由傳統的農機裝備向現代農機裝備的轉變,由農機化發展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以“四個取代”(大中型拖拉機取代水田耕整機和蒲滾船、插秧機取代人力插秧和人工拋秧、半喂入聯合收割機取代全喂入聯合收割機、機械化植保取代半機械化植保)促進農機結構優化升級。
“四個發展和延伸”即:一是由水田裝備向旱田裝備發展和延伸,實現水旱田全方位的機械化;二是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和延伸,實現全作物的生產過程機械化;三是由農業生產的產中向產前和產后機械化發展延伸,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機械化;四是由種植業向畜牧養殖業機械化發展和延伸,實現種養業全面生產機械化。
通過五年努力,全縣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將顯著提高,預計到“十二五”末,全縣農機總動力達21萬臺/150萬千瓦,年均增長8%,水稻生產耕、種、收機械化作業綜合水平達85%以上。
(來源:慧聰)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