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方周末》一篇標題為《歐洲人說:“謝謝中國”,中國游客掃貨全球》的報道引發經濟界人士諸多思考,特別是在“缺乏世界性高端品牌”這一點上,道出了中國制造企業幾多無奈。
中國制造業產品雖然已經席卷全球,但在包括國人在內的世界消費者心中,依然無法擺脫“低成本+低利潤+低附加值=廉價產品”的印象,更遑論品牌。
然而正如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所言,“沒有巨大的利潤支持,品牌建設便無從談起”。中國制造的低成本已經成為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創造了輝煌和奇跡,一方面卻作繭自縛,讓大多數企業陷入低端產業鏈中不思進取、無法自拔。
即使營業收入已達到6300多億的制造業“航母”富士康,今年首季度經營利潤也已只有0.9%,不足百分之一。雖然已經躋身世界著名高科技產品供應商行列,但富士康本身生產線上的科技含量卻少的可憐,旗下也沒有任何可以叫響的品牌。這似乎預示著依靠外包和代工的中國制造產業模式即將步入急流淺灘。
品牌和利潤,很難說是“借雞生蛋”還是“借蛋生雞”。但毋庸置疑的是,消費者愿意為他們認為是重要的產品選擇高于自身定位的價格。因此,中國制造需要向歐美發達國家學習高端技術、精細生產和管理水平,更需要學習品牌建設的戰略和管理,這樣才能帶來足夠豐厚的利潤,去實現百年企業的夢想。
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