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發展中國家憑借低廉的成本吸引全世界的加工,也就是在這一沓一沓的訂單中,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現在,30年過去了,中國制造業的情境折射出全球制造業的重構??歐美等發達國家提出“再工業化”,他們或者打造全產業鏈或者將部分加工環節回流本國。
德國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亞歷山大?席爾施稱,德國不存在“再工業化”,因為一向重視發展制造業。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過去15年,德國制造業占GDP的比重始終維持在23%左右。2011年,德國出口在歐債危機濃霧緊鎖的背景下,依然實現8.2%的強勁增長,并歷史性首次突破1萬億歐元大關。2011年德國有27萬家制造企業,雇工64萬人,90%以上為雇員不足千人的中小企業。英國是兩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但現實是,英國制造業被冷落20多年,在變賣汽車廠、電信設備制造企業等百年老字號之后,英國制造業在整體經濟中的份額已下降到2010年的10.03%。鑒于近鄰德國強大的制造業水平,英國商業、創新與技術部商業與企業國務大臣普銳斯克表示:“我們的策略是,高價值設計和創新。”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筑及房地產業火熱,大量投資從工業抽離,西班牙制造業逐漸萎縮。2010年,金融危機后高達20%的失業率,迫使西班牙制訂了“再工業化”援助計劃。當年,西班牙工業部通過工業政策整體計劃書,計劃預計至2015年共投入約828億歐元,將制造業占GDP比重由12%提高至18%。
今年8月日本制造業景氣指數自上月下降2點至-4,其中鋼鐵、化工和汽車行業的情緒較上月繼續惡化。繼2009年,日本政府推出的“新增長戰略”之后,今年7月,野田內閣又提出“日本再生戰略”。戰略中重點關注國內需求,把與提高生活水平、活躍全國和地方經濟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以及作為這些領域承擔者的中小企業,作為“日本再生的4個項目”來重點、集中實施。
三年前,一家生產燙發器的小型美國制造業公司決定將在中國的工廠遷回美國得克薩斯州,雖然低調再低調,這樣的舉動仍然引起行業內的軒然大波,行業外的一片嘩然。不過三年后的今天,即便是阿迪達斯、佳頓、卡特彼勒,福特汽車以及星巴克這些行業巨頭的陸續回歸,“坦然接受”的態度開始成為主流。
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