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歐盟屢次對中國鋼格板、皮鞋、緊固件、紡織品等大宗出口產品做出反傾銷調查,中國已然成為了國際貿易壁壘的最大“受害者”。歐盟的主張是,因為中國算不上市場經濟,歐盟有權基于其他國家的統計數據進行計算。
中國在2008年左右開始反擊,對歐盟和美國對其出口品增加關稅的做法提出了系統性的挑戰,并開始高薪聘請經驗豐富的貿易律師應訴。經過一年的審理,中國與歐盟在WTO框架下的首起訴訟,以中國勝訴暫告一段落。
12月3日,WTO專家組發布報告,明確裁定歐盟對中國碳鋼緊固件采取的反傾銷措施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專家組同時認為,歐盟《反傾銷基本條例》有關“單獨稅率”的規定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
對于此次裁決,商務部條法司負責人表示歡迎,并指出,長期以來歐盟一直要求中國出口企業在反傾銷應訴中證明符合歐盟的所謂“單獨稅率”要求,對中國企業反傾銷應訴造成嚴重負擔和不公平待遇。世貿組織專家組裁決清楚表明,歐盟這一反傾銷立法和實踐是歧視性的,違反了世貿組織相關規則。
不僅如此,法律專家分析稱,此次中國的勝利表明中國在雇傭頂尖律師應對海外進口關稅訴訟中取得了有效性。而WTO這份長達394頁的裁定不僅僅宣布了中國的勝利,也將讓歐盟和美國在對中國征收反傾銷關稅上變得更加困難。
不過,歐盟發言人克蘭西稱,這只是一項暫時性的結果,因為歐盟或中國還可以上訴。按程序,專家組報告發布后60天內,雙方決定是否上訴。如果上訴仍然失敗的話,那么歐盟將不得不改變對中國相關進口產品的關稅。
值得一提的是,據世界貿易組織(WTO)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共遭遇了23起新的反傾銷調查,盡管已經低于去年同期的33起,但仍是全球反傾銷調查的首要目標。歐盟和美國則以11起和5起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同時,2010年前10個月歐盟已對我發起10起貿易救濟調查,超過2009年全年歐盟對我發起案件數,涉案金額約47.4億美元,為2009年全年涉案金額的5.5倍。
商務部對外貿易研究院專家梅新育表示,金融危機中的“淘汰效應”客觀上使得我國在勞動密集型和低端制造業領域有了更多接單機會,但同時發生貿易摩擦的幾率也相應增大。從今年對我國發起反傾銷調查的案件數量來看,發展中國家占比較大,如阿根廷、墨西哥、印度等國均是“大戶”。
“面對反傾銷調查,我國不能僅僅被動應對,應逐步爭取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話語權。”梅新育表示。另據專家介紹,我國近年來已與巴基斯坦、智利、新西蘭、新加坡等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同時與東盟建立了自貿區,雙邊貿易合作及區域一體化建設對于解決貿易中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等問題具有積極作用。
(來源:中國商報)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