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出版業發展方式轉變乃大勢所趨
目前,我國GDP只占世界經濟總量的6%多一點,而去年我國鋼鐵消費約占世界的37%,能源消費占世界的17%。經濟發展的技術含量不高。新聞出版業在生產方式上也表現為粗放經營,低水平重復出版,浪費資源,效率低下,這一“低碳”產業同樣面臨發展瓶頸。新聞出版業發展方式轉變刻不容緩。
周蔚華以現實狀況為依據,認為新聞出版業近幾年的發展主要是規模性的擴張,10年間圖書品種翻了一番,(從2000年十幾萬種增加到2009年30萬種),然而總冊數幾乎沒有增加,數目維持在65億冊到70億冊之間,即圖書品種在擴張,單品種圖書印數在減少,導致銷售渠道投入增加、資源投入增大、勞動力投入加大、圖書成本增加、資源浪費。
張利從新技術革命對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產生的影響角度指出,傳統的出版產業在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機制的變革和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沖擊,特別是面臨國外巨頭不斷進入的沖擊與挑戰。為此我們必須改革傳統出版機制,突破出版行業壁壘,充分重視和運用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努力以技術帶動發展方式的轉變,做大做強我國的出版產業。
劉伯根認為,經濟強盛必然要求文化強盛,大國崛起必然要求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高。國際政治經濟新格局對中國文化社會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動文化建設。企業也自覺地參與文化產業發展。出版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進而認為,新聞出版業轉變發展方式具有內在的動力和外部條件。一是出版業作為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的集中體現,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發展潛力大。出版業所生產的精神文化產品能夠滲透到全社會的各個角落,所傳播的價值觀念、精神內涵、思想方法能夠影響到各行各業,具有很強的知識溢出效應。二是當前我國科學技術取得了長足發展,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開放程度前所未有,已經為新聞出版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了必要條件,為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了現實可能性。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歷史的強烈呼聲和現實的迫切需要。轉變新聞出版業發展方式已經是一個刻不容緩的重大問題,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對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中國出版網 )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