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了解到,截至今年3月末全國機械總產值近3萬億元,同比增長4.35%。重機行業增長19.58%,在13個統計行業中增長幅度最小。
“重型機械之所以發展的不夠快,主要是由于投資的項目可持續性不強,核電、風電等新能源領域重復建設嚴重,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處長王書強認為,能源裝備的產量已經趨于飽和,這主要由經濟總量、節能減排、技術能力等方面所決定的,盲目跟風是不可取的。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學桐同樣表示,“行業出現的這些現象值得警惕,重型機械企業調整工作迫在眉睫。”
產品調整受阻
通過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多數企業對今年完成任務的情況都顯示了足夠的信心。然而也有些企業對更長遠的發展方向表示憂慮。
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鄒勝說:“近年我們對產品結構進行了調整,逐步淘汰了一些非核心產品,對風電,曲軸加大投資力度。”據介紹,風電產業已經成為該公司的支柱性產業,占產品總量的60%。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去年總產值200多億元,其中有一半是靠風機拉動的,而傳統的港口機械、曲軸機械等占總產品的不到一半,F在該公司的風電已經完全實現產業化,今年2月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全部采用華銳風電自主研發的34臺3兆瓦海上風電機組。
“今年企業將穩步前行,而我擔心的是明年!编u勝口氣一轉,風電市場已經開始趨于飽和;曲軸市場還不錯,但是仍處于傳統機械的狀態,技術跟不上;船舶物流行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大,需求量大不如前,目前從訂單來看,不甚理想。“我們對下一步該怎么走很困惑!
很多企業都與鄒勝有著同樣的危機感與擔憂。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耿洪臣表示,雖然公司近幾年成績斐然,但供需矛盾突出,公司需要不斷調整產品來解決這一問題。
轉攻集團化與成套設備
除產品調整外,企業經營方面的調整成為更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少企業認為整合后走集團路線,走成套設備路線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中鋼設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陸鵬程說,重機行業近幾年的發展促使工程總承包企業在海外的發展更具實力。今年我們主要開拓國外市場,冶金行業國內需求過剩,但海外市場空間很大,尤其是印度、巴西、印尼、俄羅斯等市場。今年該集團參與的國際冶金項目很多,將達8億美元。
他說:“目前重機行業走到歷史的關口,需要我們轉變求發展。前十年,國內整體實力偏弱,現在我們具備走出去條件。一家企業的力量不足以參與國際競爭,我希望建立戰略性聯盟,共同進入國際市場。”
陸鵬程還介紹:“這種戰略性的合作可以是股權性的。比如日本商社的發展就是相互持股。也就是說,建立一個大的財團,利用國家政策走出去。”
對此,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繼生也認為,各個企業聯手發展能有效降低各方面所帶來的風險因素。此外,用戶和供應方建立起“產學研”聯盟,形成更穩定的合作關系,確保每年有固定的收益。
王繼生還表示,從目前市場需求來分析,公司轉型分兩方面,一方面市場向國外延伸,另一方面企業從單機逐步向成套發展。比如,今年前4個月,都在做成套項目。而目前國際項目與單機項目風險大,企業著重在風險防控方面采取一些措施。
計劃向成套設備發展的還有北方重工集團,董事長耿洪臣說,北方重工盾構機一直發展的不錯。近幾年有很多廠也進入盾構機行業,這讓我們感覺壓力很大。因此我們調整了產業結構,從單機向成套發展。此外,同樣一臺水泥立磨,史密斯賣了4000多萬元,我們才賣3000多萬元。因此,我們傳統產品將向高端化發展。
把握宏觀形勢
“下一步該怎么走,這就要企業看清市場需求!蓖鯐鴱妼δ壳爸貦C行業涉足的領域進行了剖析。
他說,目前鑄鍛件我國需求還是很旺盛,但仍然滿足不了能源裝備的需要。盡管一重、二重都在上大型鑄鍛件的項目,但鑄件生產離批量生產有很大距離。如果把研發成本算入總成本,肯定不賺錢,生產率不提高,是不能有效益的。現在,很多企業向核電行業發展,王書強希望企業慎重。他指出:“我們可以借鑒國際發展趨勢,大多知名企業主要做工程總承包,像美國的西屋、法國的法瑪特這樣知名的企業,企業整合是必然的趨勢。”
此外,風電設備是未來新增長點。
王書強認為,目前水電設備市場最多1億元;核電已發展到幾千萬元,但鍛件技術還是跟不上;而煤電很難再發展,目前,我國節能減排的目標是20%,而現在才完成了14%多,壓力還是很大的。新能源產業中太陽能還沒能產業化,可以說現在風電產業最適合投資。五年前,大家都認為風電成本高,沒有競爭力。事實證明,風電現在發展的非常好。
“但我不贊成風電無規劃的發展,風電目前正在‘患感冒’,存在很多問題,電網壟斷,違規項目頻頻出現,項目監管缺失等。”國家能源局已經在謀劃“下一代風電企業”,國際上知名的風電設備公司,不是大公司而是專業性的公司,中國下一步就要朝這個方向發展。
此外,業界人士透露能源局正在力推運行溫度為700℃的先進超臨界燃煤電廠技術,盡管該技術歐洲美國已經走了十幾年,但我國企業有足夠的實力涉足該行業。
同時,專業人士認為,在看好宏觀形勢的同時還要利用好國家政策。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重大技術裝備處處長楊栓昌說:“十二五”裝備制造業規劃的工作將落在實處。幾大優惠政策將扶持企業發展:對承擔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的企業實施技術改造項目國債貼息貸款,國家對東北、中部和內蒙古東部老工業基地實施擴大增值稅抵扣的優惠政策、對自主重大裝備進口零部件、原材料等減免進口關稅和進口增值稅優惠的政策,對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試驗、示范項目的優惠政策,等等。
(來源:中國工業報)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