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種種原因,今春國內農機市場旺季姍姍來遲。尤其是進入三四月份以來,全國各地市場仍鮮有回暖跡象,盡管各大農機生產經營企業使出渾身解數,千方百計開展促銷活動,但所生產出的各類產品大多都積壓在廠區內部和各地營銷環節,銷售到終端用戶的機械產品寥寥無幾,市場反應異常冷清。為此,業界人士尤其是農機生產經營企業的老總們倍感壓力和憂慮。來自市場方面的壓力似磐石一樣壓得老總們幾乎喘不過氣來,市場到底何時能夠啟動,已成為業內人士最為關心的焦點問題。
帶著這個問題,最近一段時期以來,筆者與各方人士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溝通,并結合自己所掌握的情況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判斷。筆者認為,今年國內農機市場總體形勢仍然不錯,不僅不可能出現大幅度下滑局面,而且還極有可能呈現同比略有增長的好局。因此,筆者特建議業界老總們盡可將心態調至平和,輕松愉快地對待工作和生活。
筆者經調查分析認為,今年國內農機市場之所以出現冷清的局面,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是今年農業部的農機購置補貼方案調整較大且出臺較晚。盡管國家公布補貼總額的時間與去年幾乎不相上下,但去年以前,農業部的補貼實施方案幾乎都是在春節前后就已經下發到各省,而且是等中央政策一公布,地方無需再做其它更多的工作即可開始在市場上進行實施推廣。而今年是在國家正式公布補貼總額后農業部才將購機補貼實施方案下發到各省,而各省還必須根據國家的實施方案的有關規定重新制定本省補貼目錄和地方補貼方案,報農業部備案后方可啟動市場運作。這樣層層報備審批的工作程序直接導致了各方工作的被動。據有關部門提供的信息,直到4月下旬為止,仍有個別幾個省份的實施方案還在制定和報備過程之中,比往年足足延遲了一個多月時間。如此看來,目前的市場清淡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次是今年的農機購置補貼不僅力度和規模增加,而且對補貼政策和實施方案的宣傳力度也明顯增大,補貼操作的透明度進一步提高,購買農機具可以享受政府補貼的政策大部分地區幾乎是家喻戶曉。與此同時,今年各個生產廠家汲取去年旺銷季節因備貨不足而出現市場脫銷斷檔的教訓,從去年年末就開始生產準備、提高產能,使市場上貨源充足,農民用戶可以真正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而從容選購品牌和機型。基于這種情況,在“買漲不買落、買緊不買松”消費心理的作用下,農民購機行為趨于理性,反映到市場銷售態勢上也明顯缺少了往年的搶購氛圍。
再其次是今年以來全國各地氣候變化異常,與往年相比,多數地區氣溫普遍偏冷。據氣象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由于氣溫偏低,今年真正意義上的春天大約要比往年后延了兩周左右。特別是往年最早進入春耕備播農時季節的新疆和東北地區,直到4月中旬還處于低溫天氣中,不僅給當地農業生產活動平添了難度,也給農民用戶購買農機產品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困難,這也從一個側面加重了今春農機市場同比反差的程度。
通過認真冷靜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上述諸因素對市場態勢的影響都是暫時的或者是短暫的,它們對市場作用的結果僅是使得市場銷售旺季向后延遲,卻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全年的總體市場態勢和總體產銷規模。而真正能夠左右市場的是那些隱含在背后的不易為人們覺察到的市場支撐因素。
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才是決定和左右今年全年農業機械行業總體態勢和基本發展方向的根本所在:
一是國家的支農惠農政策及其他一系列農業發展和農機產業發展的利好因素持續向好,且支撐力度越來越大。特別在4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宣布今年對用于農機具購置補貼的資金將在此前已宣布的144.9億元基礎上再增加10億元,使全年的補貼資金總額達到155億元,比去年增加19.2%。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各級農機主管部門和各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這一批巨大的補貼資金最終都將成為現實的補貼。根據業內公認的中央補貼資金對行業產銷的拉動關系分析,這25億元的新增資金必將給行業帶來相應的產銷增量。
二是去年我國農業生產連續第六年獲得豐收,農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關口,達到5132元,同比增長8%以上。農民收入的增加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現實的購買力的增長。加上隨著我國廣大農村市場金融環境的進一步改善,農村金融機構創新信貸服務步伐的加快,特別是農民購買農機專項貸款及其它一些新興金融工具逐漸開凍并推廣應用,農民購機缺資金的情況已經不再成為主要的難題。
三是去年農機手經營農機作業的收益雖然較前年有所下降,但扣除補貼后的凈收益仍然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即使是從農機具的社會保有總量上看,盡管近年來隨著市場銷售增加,導致了農機產品的保有量同步增長,但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的單位耕地面積所擁有的配套農機具仍然屬于最低水平,與絕對飽和或相對飽和仍然存在著很大的距離。據筆者對一些農機專業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調查了解,去年全年多數機手的聯合收獲機凈收益都在四五萬元上下,每臺大輪拖的凈收益也在3萬元左右,這樣的收益水平遠比進城打工強得多。農機產品較高的收益率是支撐農機產品市場需求的根基,在這些剛性需求的作用下,今年的農機市場總體需求必將呈現穩步上升態勢。
此外,從補貼產品的品類結構分析,今年的補貼種類明顯增加,補貼品種由去年的38個小類128個品目增加到45個小類180個品目。補貼品種的增加、補貼范圍的更加廣泛,使得我們在補貼的具體實施推進中,操作過程更趨均衡,回旋余地更大,操作風險進一步減低。即使是在個別區域市場或個別產品品種上出現相對飽和或遲滯現象,還可以通過區域之間、品種之間的調整來達到總體的均衡發展。這對于全國整個農機行業而言,無疑是最大的利好。
綜合上述分析,筆者對于今年我國農機行業總體形勢的判斷仍持審慎樂觀態度,產銷總規模穩步增長仍將是農機行業全年度的基本態勢,但增幅不會太大。
另外,在看到未來市場利好前景的同時,我們也非常渴望政府部門在制定出臺有關政策時,一定要盡可能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并盡量爭取政策與資金能夠早日下達。以便各地區各企業和相關部門及早準備,從容安排實施落實,避免不必要的壓力和損失。
(來源:中國工業報)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