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超過40%,這對農業連續高產、穩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
但是,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一直成為豐收的重要制約環節,如何保障糧食豐收,植保機械成為了關鍵中的關鍵。
當前,不論是機械設備、施藥技術、專業化水平還是農民防治病蟲草害的觀念都處于落后,與大規模生產經營的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這與我國農業生產的穩步發展極不相符,與生物災害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國家糧食安全的要求極不適應。因此,盡快提高我國植保機械化和植保專業化防治水平,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一項迫在眉捷的工作。
植保機械落后,農藥污染、浪費嚴重是我國農業病蟲害防治的現狀。據統計數據,我國每年需要化學防治面積在3億公頃以上,消耗農藥制劑100萬噸左右。由于農村目前使用的施藥機械基本都是50-60年代定型的產品,技術落后,制造工藝粗糙,加之農民沒有掌握正確的施藥技術和方法,農藥利用率一直很低,一般利用率為20%?30%,最低不足5%,(歐美國家利用率在65%-75%),70%?80%的農藥流失到土壤、河流及空氣中,對環境污染相當嚴重,而且加重了農作物的農藥殘留,直接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十七大報告已把建設生態文明、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農藥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化學防治仍然是控制農作物生物災害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應用先進的施藥機械,提高農藥利用率和防治效果、減少農藥污染,應當作為農業部門的重要職責和任務,應果斷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本著對子孫后代負責的態度,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改變這種落后局面。
目前,雖然我國農藥生產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但植保機械與高速發展的農藥水平極不相稱,國產植保機械的品種很多,但基本都處于發達國家上世紀50-60年代的水平,而且產品質量很差,“跑、冒、滴、漏”現象仍然十分嚴重。據農業部門統計,全國施藥機械社會保有量在8000萬臺以上,其中手動噴霧器7100萬臺以上,背負式機動噴霧機700萬臺以上,擔架式噴霧機80萬臺以上,拖拉機懸掛及車載式噴霧機50萬以上,其它類型噴霧機(包括農民自制)有幾十萬臺。現狀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乏專業生產企業;二是植保機械種類單一;三是植保機械技術落后,工作效率低;四是植保機械科研與生產實際距離較大;五是管理與使用脫節。
隨著國家整體經濟實力不斷提高,對農業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加,惠農政策陸續出臺,這些對調動農民種地積極性起到了空前的促進作用,農業大發展的機遇已經到來。我國農藥生產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是,由施藥機械和技術的落后,致使整個植保行業不能同步發展。
此外,由于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農作物病蟲害大面積暴發成災,對穩定糧食產量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農業部為保障糧食生產安全,適時提出了推進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工作,加快建立一批專業化防治組織,這些組織的核心是建立機防隊,對病蟲害實現統防統治,各地專業化防治隊伍建設已全面展開,各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財、物,目標要在2020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覆蓋率要達到50%,高工效、高防效的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植保機械的開發與應用已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保障因素。
噴灑農藥是農民最繁重、最危險的勞動,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就是植保機械落后,目前全國施藥機械化水平不會超過10%。由于我國植保機械總體水平落后,經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員推算,目前農民正在使用的植保機械產品有90%已不適合生產的需要,應盡快更新和淘汰。根據國家農業發展需要,我國植保機械化水平要提高到50%、專業化防治面積達到50%、農藥利用率提高到50%,中國植保機械每年的需求量將是巨大的。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農村勞動力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村空心化、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的趨勢日趨明顯,農業機械化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作用更加凸顯,推進農業機械化是挖掘農業特別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潛力的現實選擇;到2015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55%,到2020年達到65%,國家對農民購買農機的補貼總額已由三年前的40億提高到140億,植保機械已列入農機補貼目錄。
中國農民目前使用的植保機械只能比喻成當年的半導體收音機,黑白電視、彩色電視和液晶電視,農民還不知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彩色電視機在農村已經得到了普及。我們可以滿懷信心的相信,高工效、高防效的新型植保機械和專業化防治會像彩電,拖位機和收獲機械一樣被農民廣泛接受,植保機械化專業化防治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大有可為。
如何加快發展植保機械專業化防治病蟲害,主要建議及對策如下:一是加快推進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工作,加速專業化組織隊伍建設.農藥利用率低,防治效果差,植保機械落后,施藥技術更落后等等這些植保工作中的老大難問題,最好最快的解決方法就是搞好專業化防治隊伍建設;二是大力扶持以企業為主體的植保機械研究開發工作。結合我國農村實際情況,重點開展針對不同地域,不同農作物,不同病蟲害防治的植保機械與施藥技術研究;三是加大對植保機械購機的補貼力度,提高補貼比例;改變管理模式,明確補貼重點,側重補貼專業化防治組織和種田大戶;專款專用,從農機補貼中劃出植保機械專項補助資金;四是建立植保機械應急儲備機制。為確保糧食生產安全,應對突發性重大病蟲害,國家應建立植保機械應急儲備機制,由農業部按重大病蟲害發生區域,設立植保機械應急儲備庫,由國家購買一批高效植保機械進行儲備,定期保養更新。
(來源:農博網)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